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疼痛镇痛 > 疼痛治疗

三叉神经痛27年是如何治愈的----附病例报告

时间:2010-08-23 14:35:24  来源:  作者:

       资料:患者赵某某,男性,54岁,职业司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37年前前自诉惊吓后出现左侧面部疼痛,主要位于左侧面颊部皮肤,疼痛发作时向眼眶及额部放射。疼痛性质为针扎样放电样跳痛不能忍受。发病27年来不定期到国内多家医院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疼痛基本控制。入院前10余天,左侧面部突然疼痛加剧,每日发作数十次,仍位于左侧面颊部电击样疼痛,洗脸、刷牙、触摸、进食均可诱发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平日口服卡马西1000mg-1400mg仍无效,经外院反复治疗无效,鉴于曾有开颅手术史,神经外科医生不建议再次开颅和伽马刀治疗。2009年10月15日于我院疼痛门诊以“三叉神经痛”收入院治疗。住院时查体:患者曾于外院反复接受眶下神经阻滞,眼眶周围明显红肿。三叉第1支感觉减退。第2支鼻旁触痛点明显。

        治疗:入院后予以奥施康定(5mg q12h起始,维持量15mg q12h),特耐 40mg iv Qd三天, 加巴喷丁 300mg tid po, 经上述治疗后效果不佳。于住院后第5天行双引导法半月神经节介入治疗。

        结果:术后第2天疼痛缓解30%左右,第3日又恢复为术前水平。于术后第3天行脑部核磁扫描,未见桥脑和三叉神经根部异常。术后第5天行眶下神经阻滞患者感觉完全丧失仍然疼痛难忍,经扳机点注射30微克ml臭氧2-3ml,当晚仅短暂轻度疼痛发作2-3次,已能够正常睡眠。继续治疗5次疼痛未见复发,并停用所有治疗药物。

      讨论:Jurjani(1066—1136年)首先报告三叉神经痛已有800多年历史,但是至今国内外医学家对其治疗仍然是心存余悸。无论何种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要么患者疼痛消失面部遗留感觉丧失或者减退,要么患者过一段时间疼痛继续复发。双引导微创介入技术是天津医大二院自2003年以来自己研发的微创介入技术之一,该治疗伤口仅仅1个毫米。患者在完全清醒状态下几乎不知不觉地接受完此项治疗过程,以免去患者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紧张焦虑的心情。该项目的核心技术远不在上述内容,究竟选择哪种药物、多大剂量、多少浓度、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安全注射、还要万无一失地保证患者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才是该技术治疗的关键。经过随访的800余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结果证实:该技术复发率低和安全有效性已经受广大患者和医学专家的考验。

                                     文章来自:天津医大二院疼痛治疗中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