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疼痛镇痛 > 疼痛治疗

术后镇痛诱发脊神经损伤的防治

时间:2010-08-23 14:34:54  来源:  作者:
        一、脊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简介
  1、术后硬膜外腔镇痛并发脊神经损伤,如系前根受损即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在肌力减弱或丧失,肌萎缩,反射消失,节段性瘫痪。后根受损则疼痛严重,相应区域感觉异常,麻木,窜电样感觉及反射性痉挛。若交感神经受
损则为灼痛。
  2、此外,脊髓腰膨大,由T12,L1~5及S1~2等8节脊髓组成,正对T10~L2椎体腰膨大最粗处相当于T12椎体和Ll椎体的下缘,此处与S1~5脊髓相对应,此外脊髓下端在成人可有10mm的变动,因此在T12~L1部位穿刺有损伤T12~S3脊髓和脊神经根可能。据报道脊神经损伤的部位一般多为脊神经的后根,因为 后根相对较为粗大,因此应注意:①穿刺定位要准确,进针要小心,避免盲目穿刺;②穿刺或置管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应立即停止操作,改换间隙重新穿刺;②对出现有脊神经损伤的症状者应及时处理。
  3、造成脊髓缺血与脊神经损伤也有密切关系:脊髓的血液供应较差,从颅内椎动脉发出的一条前脊髓动脉和两条后脊髓动脉十分细长,随长度增加,血管内压力迅速减低,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如低血压,局麻药加入肾上腺素药等等),可造成脊髓缺血,前脊髓动脉发生病变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称前脊髓动脉综合征;后脊髓动脉发生病变,则表现为感觉障碍,往往表现深感觉丧失,而痛觉,温觉存在,皮肤反射与腱反射消失,称脊髓后动脉综合征。
  二、并发脊神经损伤的因素
  1、脊神经根机械性损伤
  2、脊神经根局麻药毒性反应:尤以大于0.25%布比卡因行术后持续镇痛发生此并发症较多见,Boogaerts等用脂质体布比卡因注入兔的臂丛神经,在光镜下可见神经浸润区域轻度炎症反应。Tseh LC研究证明雌激素水平增高可降低布比卡因的蛋白结合力,使得游离布比卡因成份增加,从而其毒性和药理活性增强。我们此组病例中有9例为女性,占64.3%,也说明女性雌激素水平较高,故女性患者行术后镇痛此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与雌激素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故国外多采用低浓度0.0625~0.125%布比卡因复合阿片类药行术后持续镇痛,认为此浓度能较大限度降低局麻药对交感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保存了与阿片类药的镇痛协同作用。
  3、原有疾病的巧合:某些疾病原已形成神经功能障碍,但未表现出临床症状与体征,在术后持续镇痛好巧合出现了脊神经功能障碍,我们有一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患者,行术后持续镇痛,2d后患者双下肢不能活动,肌力为0。经CT,MRI检查,可见脊髓前动脉畸形,经综合治疗后,逐渐好转,半年后基本能自理,可能与诱发脊神经损伤有关。对某些疾病,镇痛前麻醉医师必须有所了解和思想准备,否则,易引起医疗纠纷,甚至归因于术后镇痛。
  4.脊髓缺血性损害:手术期间创伤,出血,水盐紊乱,麻醉等因素的影响,致低血压而发生缺血性脊髓损害,造成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时有发生,主要原因系长时间或严重低血压,手术损伤脊髓的供血血管,及应用血管加压药导致脊髓动脉挛缩,以及血管病变的主动脉狭窄,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粥样硬化等等。上述情况行术后持续镇痛,可能易发生此种并发症。
  三、治疗方法的探讨:
  1.我们这组病人前期有9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后立即静滴激素(地塞米松10mg),神经营养液及脱水剂(甘露醇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水份转移到血管内),以及维生素类(维生素B1,B12具有保护营养神经功能,促进神经根的恢复)和复方丹参(可改善循环功能,增加神经根血氧供应)。并配合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但疗效欠佳,恢复较慢,一般均在4个月后下肢肌力才逐渐恢复,半年后方能扶物下床站立,平均恢复时间需二年左右。
    2.硬膜外腔注药加全身治疗:硬膜外腔注药采用0.8%利多卡因(或0.125%布比卡因),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 1000ug加生理盐水至12ml,第1天早,晚各一次,第2-14天每日一次,但地塞米松减为5mg,第三周地塞米松隔日一次,其它药物不变,一月为一疗程,休息一周仍未痊愈,再行第二疗程治疗。后5例患者均采用此法治疗,见效快,肌力和痛觉恢复较传统的肌注及静滴用药者疗效显著,较典型的一例女性患者,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穿刺顺利,无电击样放射痛,麻醉效果满意,术毕接镇痛泵,48h后患者自觉下肢麻木,不能活动,以左侧较重,经CT,MRI检查未见硬膜外腔异常,立即静注激素,神经营养液,脱水及理疗等治疗,持续8天,未见好转,经会诊决定行硬膜外注药治疗(用药同上),经第一次注药5h后患者左下肢即可抬高15度,并可外旋,次日能抬高30度,痛觉明显恢复,第三天可搀扶下床活动,一月各种反射基本恢复,能缓慢地自由活动。另一例左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术毕接镇痛泵持续镇痛,术后24h自觉双下肢麻木,痛觉消失,立即行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经首次注药后,当晚患者双下肢可扭动,次日左下肢可抬高45度,痛觉明显恢复,第三天能扶物站立,第四天下床活动,以后逐渐恢复。其他行硬膜外注药治疗的三例疗效相似。
        脊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过去往往采用肌注和静脉输注激素,维生素类和神经营养液等药物,由于药物在血液的分布的特性,使药物进入到椎管内病变部位的浓度以很低,且时间也相对较长,故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采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药物直接注入到病变部位,能快速改善脊神经根血供,减轻水肿,消除炎症反应,改善神经纤维功能,促进神经根的修复。
        此组药物注入硬膜外腔病变部位后,主要有以下作用:
  (1)、低浓度局麻药阻滞了交感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增加血液供给。
  (2)、维生素类:可提供能量供应,参与各种代谢作用,改善神经纤维功能。
  (3)、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症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有利于炎症的消散,阻止炎症反应的扩大和加重,及减轻结缔组织的病理增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促进神经髓鞘的修复。
  由此可见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治疗途径。但由于病例数尚小,有待今后进一步临床实践充实论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