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疼痛镇痛 > 疼痛治疗

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脊髓P物质表达的影响

时间:2010-08-23 14:34:08  来源:  作者:

       方法   20只Wistar大鼠,体重220~260g,参照扬健平的方法鞘内置管: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后,俯卧位固定,在L3,4间隙处纵切口暴露并分离L3与L4棘突间隙,向头侧置入导管,插管深度2cm,见清亮脑脊液从导管内缓慢流出,证实导管在蛛网膜下腔,导管开口头端引出于颈背部,外露1 cm固定。参照Bennett 和 Xie的方法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取右后肢外侧切口,在股骨后找到坐骨神经主干,用4条肠线(4-0号肠线)分别相距约1mm的间距做松弛结扎,直到神经外膜稍稍受压为止,结扎标准为使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出现暂短的收缩为止。大鼠随机分为4组(n=5):B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M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和氯胺酮25μg。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d开始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7d。每次给药后30min测定大鼠热痛阈值,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MPE=(给药后痛阈 - 基础痛阈)/(光照截止时间 - 基础痛阈)×100%。用药7d后在10%的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下,开胸经左心室插管至升主动脉,灌注0.9%的生理盐水至流出液不含红色,然后灌注含4%多聚甲醛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2-7.4)固定,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P物质的含量。

       结果   与C组比较,M、KM组给药后各时点MPE均升高;与M组比较,KM组给药后第5、6、7天MPE升高(P <0.01);镜下可见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及终末呈棕黄色,颗粒状,集中位于脊髓背角I层和II层,以KM组染色为最深,C组染色最浅。经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结果看到,C组脊髓背角内P物质灰度值明显低于B组(p<0.05)和KM组(p<0.01); M组灰度值明显低于KM组(p<0.01)。

       结论   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的抗伤害性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脊髓背角P物质的含量有关;脊髓背角P物质含量减少可能介导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痛敏持续状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