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麻醉新进展

Q-T间期异常及围术期处理

时间:2010-08-23 17:52:13  来源:  作者:
Q-T间期异常是心电图上发出的报警信号,也是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对此缺乏认识或处理不当,可招致严重后果。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介绍Q-T间期异常的围手术期处理,仅供参考。
Q-T间期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的电收缩与其机械收缩的时间不同,其意义也不相同。心房的机械收缩始于P波顶端,终于R波的上行支。心室的机械收缩始于R波项端,终于T波之末。 Q-T间期系指ECG上由Q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波段,代表心室由开始激动至完全恢复静止状态,即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总共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心室的电收缩时间。其时限若超出正常范围,即为Q-T间期异常。在病理情况下,心脏的电收缩常较其机械性收缩更早出现改变,因而分析Q-T间期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可起到辅助作用。Q-T间期延长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性室速。如室性早搏落在T波升支(易损期)上,此即R on T现象,可触发心室纤颤。业已证实,心室纤颤是O-T间期延长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Q-T间期异常的分类与原因
  Q-T间期异常,可分为Q-T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及Q-T离散度(Q-Td)增加。前者又分为先天性Q-T间期延长与后天性Q-T间期延长。
  迄今为止,对其真实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交感神经冲动不平衡相关(右侧星状神经节占优势)。先天性Q-T间期延长,可能与其染色体异常相关。后天性Q-T间期延长常与心功能受损相关,常继发于心肌缺血、心肌炎、风湿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营养不良、代谢异常、酸碱失衡、离子紊乱,能量及维生素缺乏、低体温、尿毒症、低钾血症(伴T波低平及u波明显)、低钙血症(伴ST段延长)、低镁血症等。还可为某些药物作用,如奎尼丁、索他洛尔、胺碘酮、普鲁卡因酰胺、锑剂、丙咪嗪等。
  Q-T间期缩短可能与电解质失衡(如高钙血症),或与药物作用 (洋地黄作用及β-受体阻滞药)有关。
  Q-T离散度(Q-Td)指同时测量心电图12导联的Q-T间期,Q-Td=Q-T间期最大值一最小值。临床意义反应心室复极化的均一程度,其正常范围为20~50ms。>100ms提示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60ms即应高度警惕。
  Q-T间期异常的识别
  此类病人可有家族性遗传病史、或有离子紊乱、心肌损伤以及相关药物治疗史。
先天性Q-T间期延长,亦称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自幼发病,往往伴有家族史。伴耳聋者即称为Surdo-Cardiac综合征,系隐性遗传所致;不伴耳聋者称为Romana-Ward综合征,为显性遗传所致。患此病小儿常反复晕厥发作、抽搐而被误认为癫痫,但脑电图并无异常。此种病人在运动后职增快并不明显,但Q-T间期却延长。依据病史、家族史及脑电图特点,可认定此症。
  后天性Q-T间期延长,亦称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常继发于心肌受损,有明显诱因可查。围术期Q-T间期延长,多为心肌缺血、离子紊乱(特别是低钾、低镁血症)、低氧血症所致,纠正诱因后,短时间内(数十分钟)可恢复。
  Q-T间期缩短,在ECG上Q-T间期<0.35s,常见于高钙血症、洋地黄作用及β-受体阻滞药应用等。
为查明Q-T间期是否异常,必须监测ECG。必要时,还应查血清电解质(K+、Ca2+)。
  测量ECG的Q-T间期应自Q波起点至T波终点,判定时须应注意;在心动过速时,T波终末有时不易与后面的P波分开,如T波过低或(和)T波后继以u波,若测至u波终点则为Q-u间期,可误认为是Q-T间期延长。故测量时应选择T波明显的导联。另外,正常情况下,Q-T间期随心率减慢而延长。也有认为与年龄、性别相关,女性常较男性和儿童略长。因此,判断Q-T间期是否延长,需根据心率而定。QTc为依据心率矫正的Q-T间期,QTC的计算Bazett公式较为简易实用:QTc=K√R—R。式中K为常数,即0.39±0.04,通常用0.40计算。R-R为在心电图上测得的两个R波间距。国人Q-T间期正常值平均为0.36±0.04s。Q-T间期延长者,Q-T间期>0.4s,T波宽大且有切迹,或T波倒置;Q-T间期缩短者,Q-T间期<0.35s。
  围手术期治疗与处理
  鉴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病人发病突然且具有致死性危险,故应高度重视并予适当处理。
病因治疗十分重要,为此应去除诱发因素并纠正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与低钙血症、心律失常和药物过量,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附表1)。
  业已证明,凡使交感一肾上腺素系统不平衡的因素,诸如紧张、激动、恐惧、运动等,均可使其诱发,故应予以充分镇静。
  手术病人应重视术前准备与麻醉处理,麻醉前除给予足量苯二氮皇类或巴比妥类药外,心动过缓者应给予东莨菪碱而慎用阿托品,还可加用苯妥英钠。后者除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外,对星状神经节亦有一定阻滞作用。由于β-受体阻滞药可缩短Q-T问期,故麻醉前静脉注射普萘洛尔1mg可获满意效果。用药后如HR<50/min,可经静脉置放起搏导管控制心动过缓。对β-阻滞药效果不佳的病人,可用0.5%布吡卡因8ml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并纠正心肌缺血与电解质失衡,停用相关药物。
  小手术可行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但局麻中不宜加肾上腺素。全麻时可用硫贲妥钠或丙泊酚诱导,避免用氯胺酮,肌松药可用琥珀胆碱插管。维持可用阿库氯胺,不宜用泮库溴胺等甾类肌松药,以免发生心动过速。吸入全麻药可用异氟烷,力求麻醉平稳。避免麻醉过浅、缺氧或(和)二氧化碳蓄积以及低体温与低血压。已发生Q-T延长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药,也可滴注氯化钾和硫酸镁。
  术后止痛应完善,避免应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连续行ECG监测且备有心脏起搏与除颤设备,以供急需。

附表 延长Q-T间期的药物

药物种类     药物名称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胺碘酮索他洛尔
抗精神病药    氟哌利多利司哌酮
抗组胺药     特菲拉啶阿司咪唑
抗生素      复方新诺明喷他脒红霉素
抗真菌药     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米帕明多虑平
吩噻嗪类     氯丙嗪硫利哒嗪
挥发性麻醉药   异氟烷恩氟烷
抗晕药      西纱比得索拉茄碱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