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基础与临床研究

全身麻醉药物对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时间:2010-08-24 11:38:46  来源:  作者:
1、学习记忆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学习记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前提和主要内容。目前更多地将记忆分为2种类型: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外显记忆的短期储存定位在内侧颞叶,而外显记忆的长期储存定位在联合皮层。这两种记忆类型的神经传导通路不同:外显记忆以边缘系统为主,内隐记忆以基底神经节为主。在全麻下两者可出现分离。临床麻醉中,一定的麻醉深度下消除了患者对术中时间事件的清楚记忆,但可能并没有完全消除其内隐记忆。手术中不良事件的内隐记忆,可导致患者诸如睡眠障碍、焦虑、噩梦等心理和行为的伤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不良内隐记忆是否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Cork等[1]的研究发现,亚麻醉剂量的丙泊酚不能消除内隐记忆。戈晓东[2]认为麻醉剂量的丙泊酚降低脑电双频指数(BIS)到约60左右,只能抑制外科手术患者外显记忆,但内隐记忆依然存在。Vesebs[3]认为外显性记忆受意识控制,而内隐性记忆不受意识控制。但Chantal等[4]认为丙泊酚和异氟醚在足够的麻醉深度下对记忆的抑制同样相当良好,没有证据表明使用丙泊酚或异氟醚在全麻严密控制下患者有记忆功能。麻醉中记忆功能的探索,将使我们深化对人类记忆功能的全面认识。
        为主动适应和反映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生物体内的神经系统能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维持一定时间,这种变化称为可塑性(plasticity)。现在已知,成年动物的神经系统尽管通常不具备增长和分裂能力,即不能再产生新的神经元,但神经元却持续拥有修饰其显微状态(如产生新的树突棘)和形成新的突触连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基础。突触可塑性最直接的证据是Bliss等发现的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后来Ito在小脑平行纤维-浦肯野细胞突触上,明确证实突触传递也存在
        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LTD在海马、小脑皮质、新皮质广泛存在,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的另
一种重要模式。
        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TP被认为可直接反映突触水平信息贮存过程,学习记忆同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LTP被用来作为评价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重要指标。
        Evans等[5]发现咪唑安定能抑制大鼠离体海马脑片的LTP;而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拮抗咪唑安定对LTP的抑制作用;咪唑安定的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对GABAA受体功能的调节而起作用的。业已发现,多种全麻药的临床麻醉相关剂量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海马脑片LTP的形成:氯胺酮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对海马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功能以及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抑制;而丙泊酚、咪唑安定、异氟醚、依托咪酯对LTP的抑制,则是与海马神经元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的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增强有关。
        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异氟醚能够降低谷氨酸递质的突触传递。Wanda等[6]通过对幼年和成年小鼠海马切片的分析,研究异氟醚对小鼠LTP和LTD的影响。发现在使用异氟醚全麻后,幼年和成年小鼠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分别下降到原有的37.3%和58.3%,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均下降到原有的36.7%。空白对照组使用频率100Hz、持续1秒的短暂强直刺激触发了LTP;而使用异氟醚全麻的小鼠,此强直刺激以及频率1Hz、共900次的低频脉冲刺激均未能触发LTD。该研究发现GABAA受体拮抗剂木防已苦毒素,能够阻止异氟醚对LTP的抑制作用,提示LTP中可能包括了GABA受体传导。GABA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阻止了突触后膜在强直刺激时的去极化,这一过程受到损害,可能就是幼儿和成人全麻后苏醒不佳或短暂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