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基础与临床研究

术中自体血回收对血小板活化的效果

时间:2010-08-24 11:37:53  来源:  作者:

 

术中血液回收国内已广泛开展,而它是否对血小板的活化和血液流变学有无不利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择期进行脊柱或股骨手术,ASAⅠ级估计术中失血量>500ml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0例。组:行自体血回收;组:为对照组,不进行自体血回收。本组病人术前血红蛋白(Hb>130g/L,血球压积(Hct>35%,血小板(Plt)计数及凝血功能正常,且无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

所有病人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入室后连接监护仪监测ECGSPO2NIBP,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16G中心静脉导管(Arrow,美国)用于补液。诱导用咪达唑仑2.5mg、芬太尼25ug/kg、维库溴胺0.10.12mg/kg后行气管插管,维持呼末二氧化碳在3234mmHg之间;液体补充为平衡液和琥珀明胶(贝朗)按21比例输注,术中维持心率和血压波动范围在±2030%

在术中当病人的血红蛋白量低于80g/L时,组将术中回收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给病人,组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如果组回输自体血后Hb仍低于80g/L则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

监测指标

组病例于诱导前(T0)、回输自体浓缩红细胞前(T1)、输注自体浓缩红细胞后1小时(T2)和术后24小时(T3);组病人于诱导前(T0)、输注异体血前(T1)、 输注异体血后1小时(T2)和术后24小时(T3)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组病例于诱导前(T0)、回输自体浓缩红细胞前(T1)、输注自体浓缩红细胞后1小时(T2)和术后24小时(T3);组病人于诱导前(T0)、输注异体血前(T1)、输注异体血后1小时(T2)和术后24小时(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抽取静脉血2ml,测定血小板PAC-1CD62PCD63的表达量。荧光标记的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异硫氰荧光标记的抗活化GP Ⅱ b/GP Ⅲ a的单抗(PAC-1-FITC),藻红素标记的抗P-选择素单抗(CD62P-PE),藻红素标记的抗CD63单抗(CD63-PE),多甲藻素叶绿蛋白标记的抗血小板GP Ⅲ a单抗(CD61-PerCP),藻红素标记的抗鼠IgGMIgG-PE),异硫氰荧光标记的抗鼠IgMMIgM-FITC)(Becton-Dickson公司,美国)。

血液流变学指标

组病例于诱导前(T0)、 回输自体浓缩红细胞前(T1)、输注自体浓缩红细胞后1小时(T2)和术后24小时(T3);组病人于诱导前(T0)、输注异体血前(T1)、 输注异体血后1小时(T2)和术后24小时(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刚性、红细胞聚集性)。

记录术后6小时和24小时的引流量。

2  结果

术中未输注异体血,组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2±1U,术后组和组输注异体血比例为6/2030%)和7/2035%)输血量平均为2.5U2.6U

凝血功能变化:二组间比较PT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的T1-T3时点比T0时点明显延长(P<0.05);T3时点长于组相对应时点(P<0.05),各组的T1-T3时点比T0时点明显延长(P<0.05);二组间比较Fi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T3时点明显大于T0-T2时点(P<0.01)。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变化:各组的T1-T3时点的Plt低于T0P<0.01);PAC-1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的T2T3时点高于T0T1时点(P<0.05);CD63变化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各时点的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二组间红细胞刚性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T1T2时点红细胞刚性低于T0T3P<0.05);二组间红细胞聚集性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T1T2时点红细胞聚集性低于T0T3P<0.05)。

组间术后6小时和24小时引流量和输异体血相比,二组无差异。

3  讨论

单纯进行术中自体血回收可以避免术中异体血的输入,但是由于回收的浓缩红细胞是洗涤离心获得的,浓缩红细胞中的血小板几乎都被去除,文献报道Cell Saver® 5血小板的去除率为86%

血小板的凝血止血功能与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等活性密切相关。由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可由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来判断,通过全血法流式细胞技术(FCM)定量分析血小板表面CD62PPAC-1的表达水平,可在分子水平上反映血小板激活程度PAC-1是早期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PAC-1仅结合活化血小板而不作用于静息血小板,CD62P为血小板活化的后期标志物CD63是溶酶体膜糖蛋白,在血小板激活后跨位于浆膜。CD62PCD63均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标志,介导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

本研究发现二组间的血小板早期活化指标PAC-1CD63无显著差异,提示术中自体血回收与回输不会引起血小板的激活;各组术后血小板早期活化指标PAC-1高于手术前,可能与手术创伤刺激有关。

红细胞刚性是红细胞硬度的指标,刚性高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聚集性是指红细胞之间形成聚集体的能力。当红细胞聚集后,血液流动减慢,粘度增高,阻力增加,容易堵塞毛细血管。二组的红细胞功能变化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无明显变化,但在术中和术后1小时有明显下降,可能由于血液稀释、自体血经过洗涤离心后改变了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和电荷分布所致,红细胞的这些功能变化将有助于改善术中组织血液灌注提高组织氧供,减轻组织无氧代谢。

本研究提示二组间的凝血功能变化无显著差异,说明影响不大。但常规的凝血研究(包括ACTPTAPTT等)只能体现凝血机制的某一独立方面,不能反映凝血瀑布及凝血系统全过程中的内部反映情况。

总之,术中自体血回收用于骨科大手术病人可以起到节约用血和减少术后出血,术中自体血回收可以减少术中用血但不能减少术后出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