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学术争鸣

麻醉科医生在抢救SARS病人中的作用和自我防护

时间:2010-08-24 10:35:04  来源:  作者:

Anaesthetist's Action and Self-protection during  Rescuing SARS Patients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马武华  Wuhua Ma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广州 510630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0

ABSTRACT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is a new disease that threaten  Human all over the world. At present ,more than 5000 people  have suffered from SARS in the world  among which infectious rate of staff in the hospital amount to 20%~30% of the total. Anesthetist  always have to work in the most dangerous situation.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SARS was reviewed  in detail in the article, and a number of measures in preventing SARS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 Anesthetist; SARS; Protection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准确病原的疑难疾病。非典型肺炎实际是与由细菌引起的所谓典型肺炎不同的一组肺炎。相对于经典的大叶性肺炎而言,早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经典亦称“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也曾泛指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现在主要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肺炎。这些病原体亦称非典型病原体。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聚集感染现象,有比较强的传染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SARS)。
  1. 流行病学史
  1.1 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 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 
  2. 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潜伏期约为二至十二天之间,有的可达三周。通常在四到五天,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 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 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 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6. 诊断标准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3+4或1.2+2+4+5条。 
  目前,在全国有疫情发生的地区的医院均成立了院内的“非典”抢救及治疗小组,主要由传染科(一些医院为感染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作为麻醉科的医生,我们应该用尊重科学的大智,舍死忘生的大勇,救死扶伤的大爱,来投身到抢救危重病人的战斗中去。在广东省推荐的非典治疗方案中指出: 对于一些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吸氧5升/分条件下SaO2<90%或氧合指数<200mmHg,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无改善,或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治疗者,应该及时进行有创的正压通气治疗。因此,麻醉科医生在危重病人的急救中取到了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恰恰气管插管又是最危险、最易被感染的时刻,从一些医疗单位医护人员的感染实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医护人员的感染率在20%~30%之间。而保护了医护人员自己,病人的治疗就有了保障,病人的治疗有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就有了保障。因此,麻醉科医生如何进行抢救和防范就显得特别重要。我院是广州最早收治SARS病人的四家大医院之一,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加强宣传,组织大家学习非典的有关知识。
  必须切实的从一开始就让所有的医护人员认识到“非典”的传染性强,认真细致的学习”非典“病人消毒隔离工作指南,医护人员防护指南,切勿掉以轻心。
  2. 人员安排
  为使能及时高效地对危重病人实施抢救, 在“非典”时期专门设立插管班,高效率地协助兄弟科室抢救危重病人。
  3. 设备
  设立专用的气管插管箱,里面备足插管常用药品,如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维库溴胺等各种常用急救药物。备用各种导管、管芯、牙垫、胶布等,此专用插管箱即放在非典病房,不带回麻醉科。有条件的地方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包则最佳。防护头罩:可领消防面罩或专用的隔离头罩,如有专用的连体防护服则更好。
  4. 麻醉医生插管前的准备
  在已穿上洗手衣的基础上,再穿一次性手术衣(不透水和血),戴护目镜,口罩、帽子和2付手套(1付插完管后立即脱下),有条件的直接穿连体防护服。戴口罩时应特别注意: ①内层戴一次性手术口罩; ②外层戴12~16层棉口罩,即一般戴三个棉口罩; ③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密封口罩和鼻梁之间的间隙; ④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⑤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
  5. 实施气管内插管
  气管内插管过程是麻醉科医生感染的最危险的时刻,应特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护:
  ① 在插管时戴好防护罩,如没有则建议戴护目镜,因插管时会产生悬浮微粒或令液体溅起感染粘膜,去氮给氧时偶尔也会有病人呛咳。再穿病房隔离衣,带手套包扎隔离衣袖口、脚套。
  
②对病人常规给予咪唑安定或异丙酚镇静、芬太尼、司可林后快速插管,肌肉松弛剂应足量,不要在病人身上使用喷雾器, 避免产生悬浮微粒。插管成功后接上呼吸机,尽量避免病人在气管插管时呛咳,再紧接着给予中长效肌松药维持,以免病人呛咳,吸净痰液、血和分泌物,这时均是医护人员易受感染的时刻。
  
③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后,牢固固定导管,以免导管脱出,增加再次感染机会。
  
④应特别提醒病房医护人员在随后几天的吸痰中注意病人的镇静,避免病人呛咳。
  
⑤然后脱掉防护罩及最外面一层手套,隔离衣及鞋套放在专用的污物桶内,到护士站洗手池用肥皂液及常规消毒水洗手,返回科室后,再脱掉手术衣、口罩、帽子到专用的污物桶内,冲洗全身。
  6. 插管医生的观察

  插管后的麻醉医生,在人员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在专用休息室休息1~2周,避免疲劳,至少避免通宵值班,保持良好的抵抗力。如在科室继续上班,建议在科室常规戴12层口罩,观察10天左右。经过如此的完全措施后,均可充分保证科室的安全。
  7. 工作场所的处理
  麻醉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平常均特别注意各个办公室的卫生,主任办公室、医生办公室、男女值班室(勤换被套、枕套)、示教室、恢复室必须保持通风,每天用2%过氧乙酸熏蒸一次。
  8. 非典病人急诊手术时的处理
  除了插管时易受感染外,手术室也是一个有风险的地方,非典病人需急诊手术时,所有医护人员均应按以上常规进行处理。且建议注意以下几点:①如是层流手术室,则必须用一对一的层流手术是室(即一台主机控制一个手术室),避免用一拖二或一拖三的手术间。②最好不开空调。③手术期间禁止人员进出④接两个过滤器以减少麻醉机的污染,建议用一次性物品,包括喉镜片,或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避免清醒拔管。⑤ 如非全麻时,则给病人戴12层口罩。⑥ 消毒此手术室。
  9. 一般预防措施
  麻醉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医生加班加点是常事,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因此,平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囗鼻;③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用皂液洗手,然后以用后即弃的纸巾抹干,不要共用毛巾;④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应洗手;⑤应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⑦如有呼吸道感染病征,应尽早找医生诊治,愈早医治,痊愈机会愈高 。   (到稿时间: 2003-05-10)<?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马武华, 男, 医学博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主任。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优秀人才培养对象,中华医学会广东麻醉分会委员,发表论文40余篇, 参编专著三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