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经验交流

平面内多角度导针的应用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时间:2015-12-24 14:39:20  来源:  作者:

 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与通过体表解剖标志进行置管的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操作用时短,且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但有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刺破动脉、血肿、气胸和肺损伤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置管时仍然是可能会发生的。

到目前为止,有关于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通路建立的文章相对较少,并且对于何种技术更佳也是存在争议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区域麻醉阻滞时我们常常会犯的错误有:探针深入不足、穿刺针定位问题以及超声不能很好地给我们提供视野。

以往一项对于平面内(超声显示血管纵切面)技术与平面外(即超声显示血管横断面)技术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研究显示,平面内技术较少引起血管后壁的刺破。在人体模型上的演练显示,平面内技术的一次成功率较高同时可降低穿刺针重新定位的次数,血管模型上演练也显示平面内技术可提高穿刺针与超声的定位水平。 

近期,来自德国的 Maecken 教授等人就对此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探讨平面内超声引导下多角度进针穿刺进行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作用,他们假设平面内技术可降低定位失败风险、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针可见性。

该项研究共计纳入 1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徒手置管与导针组,最终共对 159 例置管术进行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的置管如下(图 1 - 4)。

blob.png
 1 转换器及其对应的未消毒手柄 

blob.png
 2 手柄上套无菌薄膜,安装无菌多角度平面内导针

blob.png
 3 所示为较大倾斜角度插入导针,通常用于动脉穿刺

blob.png
 4 锁骨下静脉套管置管及相应超声影像。平面内技术在适当的角度下插入导针,使导针尽可能到达静脉最内侧。箭头所示为导针柄

结果显示,96.9% 的患者在第一个检测部位置套管成功,这一点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三例患者刺穿血管,此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置管位置错误两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导针组的初次及第二次置管成功率更高,同时,导针组患者的置管用时更短,可视化程度也更高。另外,与徒手置管相比,多角度导针的应用可显著改善穿刺针定位及对线的问题以及超声上的显像。

因而,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导针的应用以及多角度技术的配合,可显著缩短置管时间,同时提高置管成功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