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经验交流

颈动脉狭窄:手术还是用药

时间:2010-08-26 15:31:15  来源:  作者:

  如今做完颈部超声或核磁后,被告知有颈动脉狭窄的人越来越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国内神经介入领域权威专家姜卫剑教授表示,服药是基础治疗,卒中高危人群应当积极采取手术干预措施


  颈动脉狭窄大多数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炎、动脉先天结构不良、动脉夹层等也是导致颈动脉发生狭窄的原因。颈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可引发中风。其中,无症状狭窄每年发生中风的概率为1%,有症状狭窄每年发生中风的概率高达10%。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中风的发生,是首先应该明确的观念。

  树立积极干预的观念

  过去,由于对脑血管病认识不够,很多医生多只是检查脑内有无病灶,不太关注血管问题。一些患者小中风发作,有些医生也只是嘱其吃些药,并未想到患者血管狭窄问题可能要靠手术解决,如不积极干预有发生脑部大面积梗死的风险。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积极干预颈动脉狭窄从而预防中风呢?

  除了药物之外,颈动脉严重狭窄主要依靠颈动脉剥脱术和支架介入术。事实上,颈动脉狭窄达到什么程度需要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决策的一个难点。欧美国家对颈动脉狭窄的认识和研究比我们早,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报道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并做过几个大型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与服用阿司匹林相比,颈动脉狭窄率超过70%,即严重狭窄时,需要做剥脱术;而当狭窄率在50%~69%时,做剥脱术的效果大概要5年后才能看出来,这意味着对于高龄患者就应慎重考虑手术干预的问题;低于50%的狭窄,剥脱术效果不如药物。这些结论来自于大的医学中心(每年手术例数超过25例)完成的研究,对于有症状患者实施剥脱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6%,而对于无症状患者实施剥脱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3%。

  然而,与上述大医院所做的调查结论不完全一致,国外医疗保险公司组织的调查却认为,在现实的临床实践中,剥脱术风险似乎比想象中要高,其中有症状者在围手术期因手术导致发生中风和死亡的风险超过8%。而对于女性、有心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风险更高,特别是狭窄位置过低或过高的患者,采用剥脱术比较容易损伤第9、11对颅神经,而一旦损伤患者将被迫终身插管喂饲。

  有无症状是干预的首要判断标准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病例数量的积累,学者们逐渐达成一致,对颈动脉狭窄手术干预的首要标准应该是有无症状。无症状者通常不主张积极手术干预。因为很多患者可能颈动脉狭窄程度很严重,但其血管代偿能力或侧支循环功能很强,不会明显影响颅内供血,其实就不需要手术干预,毕竟手术本身也有一定风险。一般而言,只有对于那些必须接受其他大型手术治疗的无症状严重狭窄患者,才考虑积极干预,以防止在手术中血压波动引发中风的情况出现。因此,决定颈动脉狭窄患者要不要做剥脱术或介入治疗,治疗前评估非常重要。

  首先要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缺血性中风症状,如是否感觉没劲儿或出现认知障碍,有无脑梗死病史、小中风发作事件;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对于有症状者,当狭窄程度低于50%时可不必手术治疗,而是采取积极的药物干预治疗;在50%~69%之间者,如评估患者生存年限会超过5年时可积极手术干预治疗;对80岁以上高龄人群,要综合考虑手术的利与弊,因为这是手术高危人群。总之,针对每个病人都要进行详细的讨论,评估其自然预后和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再狭窄的可能性,评估吃药的效益和手术的效益,最后拿出充分的理由决定做还是不做,如何做。

  颈动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