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经验交流

专家众议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时间:2010-08-24 10:20:51  来源:  作者:

          典型病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王岚

     一名44岁女性患者因“阵发性心悸3年、发作性左上肢感觉障碍1月余,腹痛5天”于2009年4月24日入院。该患者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病史3年,入院1个月前再发心悸,服用普罗帕酮(心律平)后缓解,发作2日后突发左上肢麻木伴言语不利,20分钟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考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予阿司匹林口服。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左侧额顶区局部脑梗死伴少量渗血”,遂停用阿司匹林。入院1周前再发房颤,予毛花苷C(西地兰)及胺碘酮治疗,5天前转为窦性心律,后突发右下腹剧痛伴血尿。 既往无其他病史。

     体格检查:心律不齐,心率 96 bpm,心音强弱不等,右肾区叩痛(+),其他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自身免疫相关抗体无异常。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9-9、CA15-3、CYFRA21-1)均正常。原发性易栓症相关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5.5 μmol/L,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C及蛋白S活性均正常。心电图提示房颤。头颅CT提示左侧额叶及左侧底节区脑梗死,不排除出血性脑梗死。头颅MRI提示左侧额叶脑梗死,枕叶脑梗死伴渗血。腹部超声提示双肾结石、右肾动脉栓塞、右肾积水、右肾周积液、双侧输尿管结石。经胸超声心动图(UCG)提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房扩大,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少量),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轻度肺动脉压增高。经食道UCG提示左房增大,左房左心耳未探及血栓,室间隔中下段增厚。

     诊断: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阵发性房颤、脑梗死(不排除出血性脑梗死)、右肾动脉栓塞、双肾结石。

     治疗:使用盐酸胺碘酮片(可达龙)、琥珀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控制并维持窦律;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抗凝。

    关注血栓栓塞高危患者抗栓治疗安全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郭丹杰

     此病例为中年女性患者,有阵发性房颤病史并出现多发栓塞,根据相关检查和临床判断排除易栓症,故考虑为房颤血栓形成并脱落引起多发栓塞。此病例提示,临床须重视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正确评估危险因素,权衡缺血和出血风险,严格掌握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和副作用,密切监测各项指标,注意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缺血事件危险因素

     缺血危险因素包括:近期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期接受经皮冠脉介入和支架置入术,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再发ACS,左室射血分数<30%,3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置入支架长度>25 mm,血管直径<2.5 mm,不完全再血管化,症状较多或动脉粥样硬化栓塞事件≥2次等。

    出血事件危险因素

     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出血史,近期有出血或消化性溃疡,近期接受颅内或其他部位手术等。还可参考各种出血评分(GRACE、CRUSADE等)评估ACS抗栓治疗出血风险。

    兼有缺血和出血风险

     老年、女性、肥胖、糖尿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合并多种疾病者兼有缺血和出血风险。

    表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2006年ACC/AHA/ESC房颤指南)

     南)

 LVEF:左室射血分数 FS:左室内径缩短率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图 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

    抗凝治疗——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再发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王春雪

     房颤是脑血管病发生和恶化的危险因素,如此病例,患者有阵发性房颤病史,出现脑梗死。在房颤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后,如何预防其再发呢?口服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心源性栓塞的重要方法。

    识别需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

     临床常用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评分表(CHADS评分)来评价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CHADS评分包括:心力衰竭(1分)、高血压(1分)、年龄≥75岁(1分)、糖尿病(1分)、脑血管病史(2分)。CHADS评分≥2分是抗凝治疗的强适应证,而对于低危(1分)或者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阿司匹林。

    抗凝治疗最佳时机

     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一旦发生卒中,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在卒中后3个月、6个月或1年,其神经功能恶化比例和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因此,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后1年内,是预防卒中再发的重要时段,在此时段进行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抗凝治疗须密切监测

     启动抗凝治疗即意味着患者面临出血风险,评估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医生须密切监测INR。通常INR在2~3时较为安全,但患者也可能发生出血,一旦INR>3,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风险显著增高。

     另外,医生在进行抗凝治疗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患者年龄、相关神经科病变、微出血等,争取把出血风险降到最低。

    房颤的药物治疗

    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 王吉云

     此病例是房颤引起多发栓塞的典型病例,治疗房颤时应注意什么呢?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①控制心室率,②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窦律),③抗栓治疗。相关治疗手段多样,如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等。根据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发布的房颤治疗指南,现将房颤药物治疗简述如下。

    控制心室率

     控制心室率的Ⅰ类推荐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和胺碘酮。

     使用以上药物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持续房颤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②不合并旁道时,可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 控制心率,但不能用于伴低血压、心力衰竭者;③ 伴心力衰竭但不合并旁道时,可静注地高辛、胺碘酮控制心率;④口服地高辛,可控制静息心率和心力衰竭以及左室功能障碍时的心率 。

    药物复律

     用于复律的Ⅰ类推荐药物为: 氟卡尼、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

     发生房颤≤7天者,推荐使用多非利特、氟卡尼、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不使用地高辛和索他洛尔。

     发生房颤>7天者,推荐使用多非利特、胺碘酮和伊布利特,不使用地高辛和索他洛尔。应注意普罗帕酮不能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此时使用胺碘酮更优。

    维持窦律

     维持窦律的常用药物包括:氟卡尼、普罗帕酮、胺碘酮、多非利特、索他洛尔。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维持窦律主要依靠胺碘酮。对于伴心力衰竭房颤患者的窦律维持,推荐使用胺碘酮或多非利特。

    抗栓治疗

     应用于房颤患者的抗栓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凝血酶抑制剂和阿司匹林。
 

   责任编辑 龙华

                                                         文章来自:医学论坛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