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天地 > 病例报告

特重度烧伤病人麻醉处理(附36例报告)

时间:2010-08-24 10:47:05  来源:  作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8~53岁;烧伤面积60%~98%,深度Ⅱ°~Ⅲ°,头面部灼伤;化学烧伤15例,爆炸伤3例,火焰灼伤15例,开水烫伤1例,蒸气烧伤2例。合并肺部感染13例,肝功能损害11例,肾功能损害5例,重度水电解质紊乱8例。

  1.2 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病人,对其全身情况进行总体评估。术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调整,重点放在改善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呼吸道烧伤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

  1.3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东莨菪碱0.3mg。全组病例均在第一、二次清创、切痂植皮时选用气管内插管或接气管切开导管+静吸复合麻醉并行机械控制呼吸。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5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4μg/kg,万可松0.1mg/kg,静注。术中异氟醚或微泵恒速静滴异丙酚3~4mg/(kg·h),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体温、尿量、CVP,对于不能行心电图、无创血压监测的病人尽可能进行心脏听诊监测,上肢或下肢进行有创血压监测。

  2 结果

        1例在手术麻醉结束气管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再准备插管时气管内水肿明显,紧急气管切开后接麻醉机,病情好转;2例术后第2天发生急性肺水肿,经抢救处理病情好转。全组病例手术时间150~320min,出血量最多达2000ml。术中持续性低血压5例(通常发生在大范围切痂过程中),其中1例术后5d死亡;心律失常1例(以频发室早为主)经处理病情改善;心动过速33例,因低温延迟苏醒1~2h 1例。术中无一例死亡病例,术毕生命体征平稳,送入ICU。

  3 讨论

        特重度烧伤是指烧伤面积Ⅱ°>50%、Ⅲ°>20%,小儿Ⅱ°>25%、Ⅲ°>10%[2]。烧伤面积>50%或头面呼吸道等特殊部位烧伤病人的麻醉处理,有相当大的困难[3]。烧伤手术的安全性取决于手术、麻醉和病情三方面。因此,术前访视病人时对全身情况正确的评估、术前准备以及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是烧伤病人安全渡过手术期、防止或减少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条件。本组病例烧伤面积大,且伴有头面部灼伤,单次切痂范围广,由于术前掌握烧伤病人的特点,加强呼吸循环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保持静脉畅通,输血输液,纠正和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及时补充有效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从而增强了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麻醉方式的选用应简单,选用对呼吸干扰少,镇痛、安全的麻醉方法。本组病例由于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高热、心率快、肺部感染和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故在清创切痂植皮术中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并行机械控制呼吸。常规应用异氟醚或加异丙酚维护麻醉,两者均副作用少,麻醉深浅易于控制,体内蓄积少,病人苏醒迅速而彻底。

        加强输液管理及监测非常重要。切痂植皮术在伤后的早期病人常处于低血容量、低蛋白、贫血、电解质紊乱、机体代谢能力低,再加上大面积切痂清除坏死组织,引起大量失血、失液,容易出现低血压或休克。本组病例均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调整胶体、晶体输入比例和速度,以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本组80%以上的病人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态血压,能及时发现术中循环和内环境的变化,也有利于麻醉深度的掌握。在监测条件不完善的医院,应特别强调密切观察术中的尿量、出入量和血容量,及时补充调整,同时监测SpO2、心率、体温,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文硕,张玉清,主编. 烧伤麻醉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2 叶舜宾编. 外科学. 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7.

  3 刘俊杰编. 现代麻醉学.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818.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