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导读

麻醉恢复室的创建与管理模式

时间:2011-06-07 10:00:37  来源:  作者: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护室,是对手术麻醉后病人进行严格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1],其中主要工作是由麻醉护士承担。由于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特别是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当肌松药因再分布、代谢和消除使血浆浓度降低时,结合型肌松又释出具有肌松作用的肌松药至血浆中[2],导致呼吸抑制等致命性危险。因此,创建麻醉恢复室,加强麻醉恢复期的监护,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减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从1999年2月~2005年1月,对10992例全麻及部分区域麻醉的病人进行麻醉后监护,取得了较满意结果。

  1 麻醉恢复室的地点与设施

  1.1 麻醉恢复室设在手术室内,设有两个门,一个门是出口,靠近手术室大门,另一个门通向手术室走廊,便于接术后病人。

  1.2 设施与ICU相似,采用大房间集中安排床位,床位数与手术台的比例约1∶1.5~2,床与床之间至少需要1.2米的空间,一个病室以放置3~6床为宜[3]。

  1.3 环境安静、清洁、光线充足。温度保持在20~25 ℃,湿度50%~60%,设有换气系统和层流系统,每月进行空气细菌监测,保持室内清洁。

  1.4 设有中心供氧、压缩空气、中心负压吸引,并在各床头设立终端。室内设有传呼系统,与手术室及麻醉科相通,以便抢救时传呼麻醉医生。

  1.5 恢复室的床可以随意推动并有护栏,可以调整体位。并设有专用活动床,离开恢复室时使用过床车,严格分开了室内和室外车床。并且病人从手术室经恢复室至返回病房只需搬动2次。

  1.6 恢复室应备的抢救物品。应备有急救车、除颤仪、喉镜、各种规格的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球囊、呼吸机、颈静脉穿刺包、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道、SpO2/ECG/Bp监测仪和负压吸引装置外,还需配备温度监测仪、ETCO2和肌松监测仪[4]。

  1.7 恢复室应备的药品。血管活性药(升压药、降压药)、抗胆碱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镇静药、肌松药、激素、抗菌药、中枢兴奋剂、凝血药、抗凝药、脱水利尿剂等。

  2 人员安排

  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一名麻醉医生与六名麻醉护士组成。麻醉医生由麻醉科每星期轮换一次。护士除了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外,要求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了解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方法,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机。全面的护理工作由护长统一安排。

  3 护理工作程序

  3.1 入室的标准

  术后神志、呼吸和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的全麻病人和术中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皆符合入恢复室的条件[3]。本院恢复室收治病人均为手术结束时尚未拔除气管导管,或因手术、麻醉因素引起循环功能不稳定,由麻醉医生护送入恢复室继续进行监测治疗。

  3.2 交接班

  麻醉医生将病人送入恢复室,首先向护士介绍病情,包括:1)施用的麻醉方法及手术操作过程;2)应用过何种麻醉药、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3)术中是否出现过险情或重大的变化;4)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5)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补液量以及尿量各多少;6)估计术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3.3 监测治疗

  病人送入恢复室后,即刻实施各项监测措施如呼吸机、心电监测、Bp、CO2、SpO2、有创血压等,并10分钟记录各种参数,密切观察病人清醒度、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肌张力的恢复情况等。如发现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抢救。

  3.4 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

  对进入恢复室的未拔除气管导管的病人,根据麻醉医生医嘱对患者进行麻醉恢复工作,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1)全麻已转浅,呼唤能应;2)咳嗽、吞咽等反射已恢复正常;3)握拳有力;4)呼吸通气量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特别是肺功能不全病员,必须给氧停止后,吸入空气一段时间(20~30分钟),无缺氧才考虑拔管。

  3.5 恢复程度的判定

  按恢复室评分标准对病人进行评分[3],按身体状况分成五个判断评分项目。当病人评分满10分时,便可出室回到原病房。如果评分不足10分,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共同商议决定病人是否该转到重症监护室。

  3.5.1 活动力

  0=无自动或在指令下抬头或活动肢体;1=能自动或在指令下活动二个肢体和有限制的抬头活动;2=能自动或在指令下活动四肢和抬头。

  3.5.2 呼吸

  0=呼吸暂停或微弱呼吸,需呼吸器治疗或辅助呼吸;1=呼吸困难或呼吸受限,但有浅而慢的自主呼吸,可能用口咽通气道;2=能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呼吸频率和幅度正常。

  3.5.3 循环

  0=非高血压病而血压过分升高,或血压下降(低于麻醉前50 mmHg);1=血压下降低于麻醉前水平20~50 mmHg;2=血压和脉搏稳定,血压比麻醉前低,但不到20 mmHg(SBp≥90 mmHg)。

  3.5.4 痛觉、神志

  0=没有应答或仅对疼痛刺激有反应;1=对交谈有反应,但很容易再昏睡;2=处于醒觉和警觉状态,能辨认时间、地点和人。

  3.5.5 末梢颜色:0=紫绀或呈灰色;1=苍白;2=红润。

  3.6 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与意外

  3.6.1 呼吸系统方面主要有

  1)通气不足;2)气道阻塞;3)低氧血症;4)高碳酸血症;5)呕吐误吸;6)支气管痉挛;7)呼吸宭迫综合征等。

  3.6.2 循环系统方面主要应注意

  1)低血压或休克;2)高血压;3)心律失常;4)心衰及心搏骤停等。

  4 体会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不但可减少手术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而且通过对麻醉恢复期病人的严密监护,提高了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减少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或意外[4]。麻醉病人术后短时间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有低氧血症、肺通气不足、疼痛、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5]。通过对10 992例全麻及部分区域麻醉患者恢复期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低氧血症355例,肺通气不足115例,疼痛550例,高血压850例,低血压155例,心律失常250例,取得了很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方才,秦凤华.麻醉后监护室病人监测治疗应注意的问题[J].安徽医学,2004,25(2):100-103

  [2]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3-389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 292-1 396

  [4]陈肖敏.创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J].护理学杂志,2000,15(4):244-245

  [5]Aitkenhead AR,Smith G.Textbook of anaethesia[M].3rd Edition.Beijing:science Press,Harcourt Asia,Churchill Livingstone,1999:407 -410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