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罗荣城教授介绍,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比上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而肺癌死亡率的增幅高达465%,远远高于其他癌症,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杀手”。与此同时,由于8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在以前,化疗和放射治疗的疗效不理想,因此,患者的生存期并不理想。 南方医院肿瘤科副教授尤长宣表示:“如今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我们已不再束手无策。”他指出,对于能够耐受化疗的患者,既往的经验显示含铂的两联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生存。但是铂类化疗的疗效不能持久,患者的病情最终还是会进展的。复发患者化疗的疗效更是有限,而且毒性作用明显。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的出现,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新的选择,生存机会也得到了提高。 据介绍,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后者是一类口服的药物,使用方便,并且安全性明显优于化疗。而在所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目前仅吉非替尼类药物有直接与化疗药物相比的临床研究结果。这些研究显示,在各种类型的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这类靶向药物能取得与化疗相等的生存疗效。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临床医学专家认为,随着靶向治疗的日益发展,把肺癌当作“慢性病”来治疗已经不再是想象。而为切实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疾病知识及治疗现状,使病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抗癌症,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广州抗癌协会将于5月18日下午2时30分至5时30分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门诊楼9楼会议室举行“直击肺癌‘易’分钟行动”肺癌患者大型公益性教育讲座和免费活动,欢迎广大病友及家属参加。 文章来自《中华检验医学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