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麻醉与监护论坛》杂志文章 > 16卷第5期

肝包虫病的麻醉处理

时间:2010-08-23 13:50:46  来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昆明650032  作者:李江 李丽莎 唐天云

责任作者及联系方式:唐天云:Email:tangty1@hotmail.com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云南省很多地区有吃生肉的习俗,所以肝包虫病病人并不少见。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病和泡状棘球蚴引起的泡状包虫病。主要以单房性包虫病为主,单房性包虫病包块局限治疗相对容易。我院自2000年至今共收治肝包虫病17,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7例病人,14,3,年龄25-56,体重40-72 kgASA-Ⅱ级。术前肝、肾功能正常。

1.2手术方法

内囊摘除术是肝包虫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本组17例病人均采用此手术方式。切皮时静注地塞米松20mg,在手术中使用浸湿盐水的方纱隔离病灶,先用粗针头穿刺内囊抽除囊液,后注入高渗盐水浸泡病灶,术中防止穿刺孔囊液渗漏污染手术野。切除整个内囊。

1.3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3-0.5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输入林格氏液300-500 mL。持续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持续低流量吸氧。以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m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潮气量8ml/kg,氧流量2L/min,呼吸频率12/min。吸入1-3%异氟烷,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

2.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囊肿直径在4-10cm不等。病理检查证实17例均为细粒棘球蚴病。全组病例均获治愈,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

3.讨论

    肝包虫病又称为肝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约占包虫病的70%以上【1】。国内该病主要流行于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宁夏,陕西等省()及四川西部,东北等地【1,2】。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即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病和由泡状棘球蚴引起的泡状包虫病。单房性肝包虫病由于包块局限治疗相对容易,而泡状肝包虫病由于泡状棘球蚴在肝组织内呈芽胞样向外突出生长,浸润肝实质,不形成包膜,与周围肝组织无明显界限,治疗困难。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治愈肝包虫病的主要方法。

    肝包虫病治疗以手术摘除包虫内囊为主【3】。术中要求麻醉平稳,在摘除内囊时更应避免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否则有包虫溶液外泄污染,致过敏性休克和病变种植的不良后果,所以选择全身麻醉是较好的方式。本组患者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提供了满意的手术环境,效果良好。囊液外溢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其后果比较严重,甚至可引起病人死亡,静注地塞米松可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我们在切皮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取得较好效果。完整内囊摘除有分破内囊导致囊液外溢的可能,手术中的隔离,吸引和冲洗等操作非常重要,如果囊液流入腹腔,含有大量头节的囊液可致腹腔内广泛种植播散,先用高渗盐水(3-20%)浸泡可减少腹腔内广泛种植播散的可能。我们和手术医生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在手术中使用浸湿盐水的方纱隔离病灶,先用粗针头穿刺内囊抽除囊液,用高渗盐水浸泡病灶,,术中防止穿刺孔囊液渗漏污染手术野,后整个切除内囊。

本组病人术前肝、肾功能正常,但临床上也有肝功能受损的患者。麻醉处理更应选择对肝、肾功能的毒副作用小的麻醉药物,同时注意经肝解毒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的特点。异氟烷的物理稳定性和对抗生物降解使其肝毒性极小,因此选择静吸复合麻醉较为理想。

4.参考文献

1】池肇春,主编.实用临床肝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38.

2】叶维法,钟振义,主编.肝胆病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94-405.

3】黄志强.肝脏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46-148.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